-
“老板,来条棒子鱼!
”话音刚落,延边西市场摊位前空气瞬间结冰。
摊主老金把刀一扣:“兄弟,鱼卖你,词儿改改。
”旁边东北游客愣住:“咋的?
叫错名还能扣鱼?
”老金甩一句:“那俩字日本鬼子当年用来骂人,我们听了三代,耳朵还流血。
”
网友@长白小雪补刀:“2023州文旅局红头小册子第一页就写着:‘勿用棒子称呼朝鲜族’,敢情有人把指南垫了桌脚。
”@在韩留学阿直晒出课堂笔记:“首尔大教授听到这词直接停课,说殖民伤疤别拿来当梗。
”
搜了下,这鱼学名叫“黄颡”,延边土话“嘎牙子”,菜单写成“朝鲜鲶”销量翻一倍。
历史档案里,1939年伪满洲国报纸把朝鲜劳工伤亡名单旁标“棒子”,轻蔑墨还没干透。
一句话:鱼能上桌,词别上墙;买鱼先问名,比道歉便宜。举报